欢迎来到广州声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专业配音公司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

配音网-专业宣传片,专题片配音公司【声鹰传媒】

你现在的位置:配音首页 > 宣传片方案 > 文章内容

脱 贫 之 路

发布者:声鹰传媒  类目:宣传片方案  时间:2018-10-15 17:37:15    

脱  贫  之  路

            

 ——吉县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巍巍吕梁,涛涛黄河。在吕梁山腹地南端、黄河中游东岸,山西省吉县就静卧在这片黄土高原残垣沟壑中。吉县总面积1777平方公里,辖3镇5乡79个行政村567个自然村,总人口11万人,农业人口9.5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境内有享誉全球的世界第一大黄色瀑布壶口瀑布;有蕴涵伏羲女娲文化元素的根祖名山人祖山;有风光旖旎生态优美的120万亩林地;有畅销全国、远销海外的28万亩苹果,被誉为 “中国苹果之乡”。

然而身依黄河、背靠名山,却并没有给勤劳善良的吉县人民带来富裕。生长于此的吉县人,世代在川塬交错间为着生存摸爬,贫困如阴霾一般挥之难去。2002年吉县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2年被列入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区。2014年,吉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61个,贫困人口10246户28647人,贫困发生率为31.7%。不少贫困村中,基础设施差,群众生活苦,村内道路、入户路需要整修,贫困群众居住的危房需要维修和重建,无宽带无网络,村里的水电路设施也急需改造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字字千钧,振聋发聩;山西省委要求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决走好具有中国特色山西特点的减贫之路,努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临汾市委提出要准确把握贫困格局新变化,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省委、市委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确定了包联领导和帮扶队伍,在人才、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脱贫攻坚是中央“三大攻坚战役”的首要任务,是省委市委确定的战略重点,是吉县11万人民群众的热烈期盼。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全县“1236”战略的重中之重,召开了全县脱贫攻坚誓师大会,县、乡、村三级干部签订了《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立下了“军令状”。

在全县建立了“县委负总责、政府抓推进、人大政协抓督导、组织纪检抓考核、乡镇抓落实、村组抓实施、三支队伍抓帮扶”的责任体系。县委书记郝忠祥,县委副书记、县长崔绍民担任脱贫攻坚领导组组长,分设“五个一批”指挥部和四个工作组,县四大班子领导全部包联乡村,构建起吉县脱贫攻坚最强领导核心。  

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脱贫攻坚工作,科学谋划,统一部署,协调推进,督促落实,调动行业部门和社会力量统筹抓好各方面工作。制定下发了《脱贫攻坚2016年—2017年行动计划》,并制定了相关工作的详细实施方案,使全县脱贫攻坚在科学、严密、有序的政策框架内稳步推进。

“帮扶谁”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全县各级干部分赴8个乡镇79个行政村567个自然村,精准识别贫困户,对贫困村、贫困户逐一进行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案”。

在吉县脱贫攻坚工作办公室内,组织机构、工作流程、工作职责等全部上墙。打开电脑,脱贫攻坚流程示意图、贫困户家庭人员、致贫原因、生产条件、收入来源以及历年来享受过的危旧住房改造、技能培训等扶贫项目、增收计划、脱贫目标这些基本情况一目了然。县、乡、村三级挂图作战,做到目标明确、措施明确、责任明确。

我们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了分析,因病致贫2524户5422人,因残致贫1031户2510人,缺劳力748户1306人,缺技术4316户13849人,缺资金765户2380人,因学致贫306户1258人,因灾致贫392户1269人,其他308户1014人。摸清了底数,就能对脱贫对象进行分类指导、因户施策。

全县干部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合力攻坚,众志成城。既遵循“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等指导思想,又针对吉县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探索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党建引领强帮扶,产业支撑稳增收,对表对标补短板,易地搬迁拔穷根,扶智扶志激内力”的脱贫攻坚吉县路径。

制定了“抓党建、强三基、促脱贫”的工作机制。省、市、县各级干部组建了由62名“第一书记”、110支277人驻村工作队、79名乡镇包村干部组成的“三支队伍”、成立了13支脱贫攻坚小分队。县委常委和政府副县长分别担任8个乡镇“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深入包联乡镇督促落实脱贫工作;县人大、政协成立了督导组,督查工作成效。

三年来,吉县组织“三支队伍”和2000余名党员干部对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结对开展帮扶。他们吃住在村,访民情、顺民意、解民难、搞培训、送技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沐着晨曦去,踏着月色归,以真情付出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送到了贫困户身边。

这“三支队伍”经过脱贫攻坚的锤炼和洗礼,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作风,与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省安监局驻中垛乡马连滩村第一书记陈立新在入户走访途中,不慎摔倒造成了肋骨骨裂,但他仍坚持驻村;市水利局驻柏山寺白子原村第一书记张荣华,把患病的兄弟交给妻子一人照理顾,自己常年驻村;市邮政局驻屯里镇窑头村工作队员王刚、县公路段驻屯里镇安乐村工作队员拜海鹏都是在结婚前一天才请假完婚,第三天就赶到工作岗位;县公路段驻屯里镇安乐村工作队长曹战良,母亲重病住院手术,他没时间照顾,直到家人通知他后,弥留之际才见了最后一面。

脱贫攻坚,产业为基。吉县县委、县政府科学分析每一个区域的自然优势,着力挖掘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依托“红色苹果、绿色生态、黄色瀑布”三色品牌,打造“1+X”产业扶贫新格局。

“1”,就是以苹果产业为主导,着力解决80%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吉县是全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经过30年的发展,苹果已成为吉县对外的一张“靓丽名片”。县委、县政府充分考虑贫困户在劳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困难,整合涉农资金,改善生产条件,支持和鼓励拥有果园的贫困户以果园流转、入股和合作等形式,参加各类苹果合作社,在物资服务、技术培训、果品营销、金融服务等方面全方位予以带动和帮扶。目前,全县共发展苹果28万亩,年产22万吨,产值近10亿元,带动8万农民增收致富。让2.3万余贫困人口脱了贫,占到了全县脱贫人口总数的80%以上。

东城乡沟南村党员冯一民牵头成立了益民合作社,积极帮助贫困户销售苹果三百余万公斤。朝晖有机苹果专业合作社实行订单农业,带领果农发展有机苹果增收致富。同时,吉县还扶持组建果树修剪、打药专业队,为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提供各类服务。

“X”即以其它特色产业为补充,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多元发展,有效拓宽群众增收脱贫致富的新门路,着力解决了全县剩余20%贫困户的脱贫问题。

依托“黄色瀑布”,引导农民因地制宜,挣上“旅游钱”。组织壶口、人祖山周边建档立卡户800余人从事景区服务工作。举办“春华秋实”全域旅游系列活动,各乡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008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依重“绿色生态”,带动农民自食其力,吃上“生态饭”。 

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护林员448人,组建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11个,吸纳建档立卡户452人,累计完成造林绿化9.79万亩,带动脱贫近4000人;累计实施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36000亩,带动3310户9800人增加收入;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1.8万亩,带动495户1582人增加收入。依靠“绿色生态”,将增绿和增收、生态和生计的有机结合,带动农民自食其力,吃上“生态饭”,在“一个战场”上打赢了“两场攻坚战”。

依靠“特色产业”,鼓励农民各显其能,念好“致富经”。在东部川地种植蔬菜、小杂粮等,在西部沿黄乡镇种植花椒、核桃等,全县发展特色种植6.5万亩,带动脱贫6580余人;发展各类畜禽养殖36万余头(只),带动脱贫150余人。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吉县抓住光伏产业政策扶持的优势,推进79个行政村实现100KW村级光伏发电站 “全覆盖”,年均收益达10万元左右,60%的发电收益用于建档立卡人口;建成40MW大型农光互补的地面光伏电站,年上缴扶贫专项资金4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流转土地1570亩,每年租赁收益109.9万元,带动脱贫4740人。

脱贫攻坚是个系统工程,县委、县政府统筹各方资源,形成攻坚合力。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按照“搬迁跟着产业走,模式跟着意愿走,标准跟着规定走,工期跟着任务走,干部跟着服务走”的思路,探索推广了“行政村就近集中安置,建移民新村安置,依托小城镇和工业园区安置、依托乡村旅游安置、五保户集中统一安置”的安置模式,三年任务两年完。累计投资42119.38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全县4497户12267人告别土窑洞,实现“安居梦”。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开展“双签约”服务、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健康扶贫工作,累计为建档立卡户26627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双签约”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

实施培训就业扶贫工程,先后组织实施“千村万人”就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9584余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万人次,累计带动1.5万余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实施社会保障兜底工程,实施困难残疾人救助2789人次174.124万元,大病救助5146人次2258.3万元,临时救助517户151.43万元;为84名孤儿发放资金213.15万元,为五保户2012人发放资金927.7万元;共实施农村低保救助12158户24218人,发放金额5638万元。经过兜底扶持,全县所有低收入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达到了国家扶贫标准线以上。

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全县所有学生全部免除杂费;实施“三新”带头人培育工程,全力推进固网和宽带,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实施社会力量帮扶工程,开展了“博爱一日捐”“百企帮百村——精准到户”和“深度1+1”企地联动精准帮扶等活动。

实施基础设施改善工程,投资4927.5606万元实施危房改造4153户,投资40192万元实施了农村公路改造工程352.452公里,投资8490.87万元完成电网改造项目28个,10个自然村全部通动力电;投资2901.9万元实施了饮水提升工程285处,投资90余万元实施了易地搬迁户通有线电视工程。

扶贫政策的落实和扶贫工程的实施,为吉县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搭起了“安全网”,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吉县在扶贫工作中,重视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有针对性开展扶志活动。县委、县政府部署开展了“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和送文化下乡活动,为脱贫攻坚营造了清新健康的社会风气。组织开展了百名自立自强脱贫户、百名勤劳致富带头人等“五个一百”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编辑出版了反映“五个一百”典型人物事迹的《奋斗吉县》一书;在各村建立了村德村史馆,拍摄了《让低保》等微电影,推出了音乐舞蹈快板《打好扶贫攻坚战》、相声《懒汉刘二狗》等一批紧扣脱贫攻坚主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精准扶贫主题曲艺作品和微电影在全县巡演播放,宣传道德模范,选树致富典型,用脱了贫、致了富的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激发内生动力,鼓舞了全县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干劲。

杨孔森是中垛乡安坪村村民,身患残疾,妻子任俊花精神二级残疾多年,老两口还照顾着8岁的孙子。2014年,杨孔森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年至2015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村级低保户。2016年,根据易地移民搬迁政策,杨孔森搬进了分散安置房。年底,村里再次评选低保户,杨孔森主动放弃了低保名额。如今他家的果园开始挂果,还担起了村里保洁员的工作,日子也越过越好,2017年成为中垛乡自强自立脱贫的典型。

张占文是柏山寺乡官庄村村民,2014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不认为当了贫困户就应躺在政府怀里要吃要喝,决心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摆脱贫穷。他从外地学习到制作蛋糕技术,购置了设备,在县城做起了蛋糕生意,收入逐年上升,在村里率先实现脱贫,住进了新房,日子一天比一天兴旺起来。 

三年多来,吉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重点,攻难点,扫盲点,推动全县6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实现减贫28219人,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0人,贫困发生率降为0.32%。2017年12月,顺利通过了贫困退出市级初审。2018年1月,顺利通过了贫困退出省级评估核查。各项成果,在举办的全省贫困退出对标提升现场推进会上进行了展示;经验做法,在省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议上进行了交流,赢得了点赞和支持;脱贫成效引起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关注和采访;各项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第三方评估督查中,获得认可,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2017年,在全省脱贫工作成效考核中,吉县综合评价位列36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首。

脱贫攻坚,改变了基础设施,给群众带来实惠,提高了群众的幸福度和满意度,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吉县锻造了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练就了“敢于吃苦、敢于较真、敢于碰硬”的吉县“脱贫攻坚精神”,成为“尚善、坚韧、务实、图强”吉县精神新的诠释和注解。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发出了精准脱贫攻坚的总攻令,吉县县委、县政府向党和人民交上了脱贫攻坚的“新答卷”。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时代,新奋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吉县县委、县政府将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把脱贫攻坚的吉县故事继续精彩演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征途中阔步前行!

 

 

 

中共吉县县委  吉县人民政府

                     2018年5月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广州声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观点,声鹰传媒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完整、准确及合法性作任何保证。如有侵权,请来电或与本站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 Copyright 2014-2024 广州声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6052993号
在线客服 微信扫一扫 加客服
客服热线:13450372666